目前,根据目前俄罗斯方面传出的消息,俄乌双方拉锯了九个多月的巴赫穆特战役,似乎终于“尘埃落定”,外界此前对这场战役的预测,也终于有了一个结果。俄媒称目前这座城市在惨烈的巷战之后,终于被俄罗斯军队完全控制。
但乌克兰方面否认了这种说法,并表示仍有乌军部队在城内作战。不过,目前俄方在巴赫穆特这件事上闹出的“动静”比较大,普京已经给前线士兵公开发布了贺电。到了这一步,如果他们在战线问题上“造假”,一旦被打脸,普京和俄军就会颜面扫地。
(相关资料图)
因此,俄方消息还是比较可信的。如果俄罗斯真的拿下了巴赫穆特,那么乌克兰的局势,很可能迎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乌克兰危机的性质,将很可能从这里,开始褪去西方媒体渲染出的所谓“世界大战”的迷雾,回归到“区域性冲突”的位置上去。
瓦格纳创始人宣布拿下巴赫穆特
如果事情真朝这个方向发展下去,那么延宕了一年多的俄乌冲突,对世界的影响将大幅减少,俄罗斯和欧洲要面临的压力也会小很多,而美国想让乌克兰拖垮俄罗斯的算盘也就没用了。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巴赫穆特本身的战略位置有多么重要。这个小城确实有着良好的重工业基础,扼守交通要道,也在乌克兰构筑的顿巴斯防线中有着重要的“门户”意义,被视为通往斯拉夫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的咽喉要道。
但是,在乌克兰的顿巴斯防线上,巴赫穆特这样的小城有很多。和它一样守在“咽喉要道”的上的苏勒达尔在今年1月就被瓦格纳攻陷,也没见俄罗斯真的直插斯拉夫扬斯克、挺进乌西。
巴赫穆特局势
巴赫穆特被俄罗斯吃掉后,如果俄军想要进一步推进,还要迎头撞上恰索夫亚尔高地防线。因此,如果不出意外,即使俄罗斯完全吃下了巴赫穆特,短期内俄乌两军彼此僵持的局面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巴赫穆特这场争夺战的意义其实在于,通过这场仗,俄罗斯探到了乌克兰和乌克兰背后北约的“底”。俄乌双方都知道战局会僵持下去,不太可能更进一步。
俄乌在巴赫穆特打到最后,基本就是在拼消耗。外媒在报道这处战场的时候,给出过一个比喻,说是“绞肉机”。乌克兰和俄罗斯在这里僵持的时候,彼此对外的宣传口径也都十分一致,就是他们正在这里消耗敌方的主力,这也算是斯拉夫民族间的默契了。
俄乌战场
但从巴赫穆特之战的最终结果来看,打消耗战,乌克兰和背后的北约,拼不过俄罗斯。乌克兰本身的国家规模有限,只有4000万人口,动员百万规模的军队已经是极限了。相比之下,俄罗斯虽然和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不能比。
但好歹也是有上亿人口的国家,战争潜力客观上讲要比乌克兰强很多。之前,一般认为,乌克兰打消耗战的优势,来自于背后北约源源不断的支持。毕竟,打消耗战,首先考验的是后勤,而俄罗斯本身的经济体量,是没办法和欧盟和美国相比的,在这方面大概率会吃亏。
但是,从巴赫穆特的情况来看,北约的数百亿军事援助,似乎并不足以支撑乌克兰跟俄罗斯“拼消耗”。在巴赫穆特攻城战后期,甚至出现了俄军对乌军进行“火力压制”的情况。
俄军炮击
比如北约实际给乌克兰提供的、真正进入战场上的“军援”,很明显是没有达到他们报账时喊出来的水平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可能性有很多,美国打仗“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情况不止一次两次了。
美军在阿富汗就闹出过要了8500万美元的经费去喀布尔盖房子但最后只盖出个“烂尾楼”的闹剧。最近,五角大楼还象征性地就对乌军援搞了自查,查出了30亿美元的“报账失误”。
乌克兰在危机爆发前,贪腐问题也十分严重,清廉指数全球排名倒数,和赞比亚是一个赛段的选手。但是,总而言之,别管中间经历了什么过程,结果就是,即使在北约的“全力支持”下,乌克兰也没能力和俄罗斯拼消耗。
北约援助乌克兰
而考虑到此前美西方在全世界挑动战争的“不良记录”,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一般会是他们投入最多的一年,之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投入规模只会减,不会增。
这意味着,乌克兰未来如果要和俄罗斯继续打下去,美国和北约的援乌力度也不太会超过过去一年的水平,这叫“及时止损”。未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俄乌双方不太可能有烈度超过巴赫穆特的战役。
也就是说,通过巴赫穆特这场仗,俄罗斯基本已经把北约能够给乌克兰多大限度的支持、乌军在这样的支援下能打成什么样,基本摸清楚了。面对这种自己的底被摸清了,但对方的底牌还没有完全试探出来的情况,泽连斯基和北约应该是比较慌的。
北约
最近北约不断在军援上高调加码,又是要给乌克兰贫铀弹,又是要给远程导弹,又是要给F16,应该都是在“吓唬”俄罗斯,表示西方的援助还没有见顶,俄罗斯不要低估了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但实话实说,武器再先进,投入总规模的“缩水”摆在那里,现在美西方普遍经济疲软,连号称要用来帮乌克兰购买F16的30亿美元,都是拜登紧急让五角大楼自查,从牙缝里硬生生抠出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像去年一样大手笔拿出几百亿的预算案支援乌克兰的可能性很小。没有数量的保证只谈武器本身的“升级换代”,在舆论宣传层面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却很难扭转一场战争的总体形势。
拜登
而且这批F16到底是美国从自己的库存里拉出来,还是装备了该机的盟友国家来给,到现在也没人给个说法,只是听到拜登在G7峰会上“仗义执言”。只是美国的承诺向来靠不住,搞不好又会有哪个“倒霉蛋”被美国拉出来当冤大头。
另外,泽连斯基在抵达日本,参加G7峰会之前,也专程访问了中东,他这么做应该也是为了探一探俄罗斯的底。毕竟俄罗斯现在最重要、也最“硬气”的收入来源就是原油和天然气,而俄罗斯与中东在能源领域是有合作的。
比如欧佩克+就是俄罗斯和中东国家组成的,他们的政策可直接影响到国际能源价格。我们无法确定,泽连斯基在抵达中东之前是否心怀希望,但从报道来看,泽连斯基这一次和中东各国领导人见面的氛围并不热络,甚至有点“不欢而散”的意味。
泽连斯基
这代表着俄罗斯短期内不太可能会在收入来源上出现问题。不过,虽然俄罗斯在消耗战上占据了优势,但考虑到北约的态度,乌克兰短期内也不太可能认输。未来,俄乌之间可能会进入漫长的对峙和消耗期。
而这种消耗和拉锯,大概率会降低乌克兰战争的能见度、降低美欧继续向基辅投入资源的兴趣。美西方最开始非常高调地炒作俄乌冲突,是因为他们真的觉得乌克兰有在北约的支持下赢得胜利、甚至倒逼俄罗斯二次解体、裂成几十块的可能的。
进入一场打不赢的消耗战,在北约的目标清单上,应该只比“向俄罗斯认输”这个最坏的结果好一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乌克兰没有“异军突起”,在对俄作战中取得重大突破,那么未来,乌克兰在美西方媒体上的曝光度大概率只会越来越低。
普京
最终,不再吸引美西方关注的乌克兰危机将会回归到像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或者印巴冲突一样的“区域性冲突”这个位置上去。对于乌克兰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回归”未必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面临长期战时状态,失去发展经济、休养生息的窗口。但对非欧洲地区的大量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战局走向,或许有利于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把目光从战争上挪开。
更多地关注粮食安全、债务危机、以及公共卫生安全这些全球性议题上来。至于乌克兰危机在回归到“区域性”范围之后,最终会如何解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交涉和博弈。
下一篇:最后一页